十年前,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淮北市提出,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之路要“立足煤、延伸煤”,再“超越煤”。
如今,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以下简称淮北基地)已成为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主战场,仅去年就实现产值204亿元,在转型的大考前交出一份较满意的“淮北答卷”。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资料图)
9月2日下午,“网聚美好安徽,见证五大发展”北线采访团一行来到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一进入濉溪县的淮北基地,四座冷水塔高耸入云,不断冒出白气。 “这可不是烟,这是水蒸气。”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笑道。记者松开捂住鼻子的手,确实一点味道也没有。
在传统认知里,锅炉一直是废气排放的“幕后黑手”,但这家企业却用两大先进技术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利用煤矸石、煤泥和混煤发电、供热,达到了环保、经济效益、就业等多赢的局面。
据刘明介绍,炉内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可转化为汽轮发电机的动力以供发电,余热则通过冷水塔排出,就是记者们看到的水蒸气。“我们这四个大锅炉为缓解华东地区电力紧张局面做了不少事儿呢。”刘明告诉记者,企业去年回收了400万吨燃料,发电50亿度,减少了煤泥、矸石占地和环境污染,节约了煤炭资源。
采访团一行来到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煤化工基地中利发电公司厂区一瞥(资料图)
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企业已累计发电411.33亿千瓦时,掺烧煤泥867.78万吨、煤矸石1775.75万吨;此外,企业已实现了热电联营双翼齐驱高质量发展模式,截止今年6月底,对外供热111.4万吨,有效替代了周边企业分散的小火电、小锅炉,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了工业园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利发电有限公司只是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里入驻的11家企业之一。目前,该基地重点发展以碳基新材料为主的先进合成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设计规划关键基础化工原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板块。现已形成焦炉气深加工、纯苯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三大产业链条和绿色阻燃剂、高端润滑油、功能型新材料三大产业集聚。
“培育千亿碳基化工新材料产业板块,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如今,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园区里,淮北的新目标正一一实现。(记者 史睿雯 汪乔 袁江凯 陈群)